校園人臉識別門禁機面部識別技術是生物識別的相關技術之一,比起較早開發的指紋、掌紋、虹膜識別等,面部識別可以更精細地擷取一個人的容貌特點與比例,大幅提升識別身份的準確度,難以造假,成為近年來生物識別領域中受矚目的科技。
之所以要有人臉檢測,不光是為了檢測出照片上是否有人臉,更重要的是把照片中人臉無關的部分刪掉,否則整張照片的像素都傳給f(x)識別函數肯定就不可用了。校園人臉識別門禁機不一定會使用深度學習技術,因為這里的技術要求相對低一些,只需要知道有沒有人臉以及人臉在照片中的大致位置即可。
判斷兩張照片是否為同一個人,通常應用在人證匹配上,例如證件與實時抓拍照是否為同一個人,常見于各種營業廳以及后面介紹的1:N場景中的注冊環節。而1:N應用場景,則是首先執行注冊環節,給定N個輸入包括人臉照片以及其ID標識,再執行識別環節,給定人臉照片作為輸入,輸出則是注冊環節中的某個ID標識或者不在注冊照片中。
如果本身含有的數據太少,即圖片非常不清晰,例如28*28像素的照片,那么誰也無法準確的分辨出是哪個人。可以想見,必然像素數越多識別也越準,但像素數越多導致的計算、傳輸、存儲消耗也越大,我們需要有根據的找到合適的閾值。
深度學習只是受到神經科學的啟發,所以稱為神經網絡,但實質上就是上面提到的多層函數前向運算得到分類值,訓練時根據實際標簽分類取損失函數小化后,根據隨機梯度下降法來優化各層函數的權重參數。